會員登入
帳號:
密碼:
認證:
7030
台北股市

0800-668-898

廣告連結
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

首頁 > 公司基本資料 >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> 個股新聞
個股新聞
公司全名
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
 
個股新聞
項次 標題新聞 資訊來源 日期
1 大亞內外皆美 營運衝 摘錄經濟C4版 2025-08-26


無人機產業熱,大亞(1609)以本業漆包線優勢進軍無人機產業,加上多元投資可望發酵,擁有雙重利基。大亞昨(25)日召開法說會指出,研發的「超導熱銅包鋁線」主要配合無人機馬達廠商,而無人機朝輕量化趨勢發展,惟產業尚未成熟,無法預估產能及營收貢獻。

大亞近年積極布局綠能產業以及多元化的投資布局,以當前最熱的無人機產業來說,大亞以漆包線本業進入產業鍊,另集團亦投資「創未來科技」,該公司主要研發和生產無人機反制系統和低軌衛星系統。

大亞指出,確實已配合無人機馬達廠商,針對超導熱漆包線進行研發,而超導熱漆包線單價會高於一般漆包線,至於超導熱漆包線用量,則須視無人機大小而定。

另外,看好無人機產業,大亞轉投資事業也有布局,集團旗下大亞創業投資、大亞創新投資共持有「創未來科技」約3406張股票,帳面金額共約1.29億元,持股比例達2.3%。

若以電線電纜、漆包線等產品銷貨狀況來看,大亞表示,近年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,產品銷貨呈現正成長,今年前半年產品銷貨數量達2.9萬頓,較去年同期增加11%,其中以電線電纜為大宗,占比約71%。

綠能事業方面,大亞指出,目前旗下已有73座太陽能電廠,總共206MW裝置容量,其中七股120MW分為兩期,第一期85MW已掛錶,第二期因政府審核嚴格,仍在申請中;雲林麥寮漁電案場已開地方說明會,目前還在進行中;心忠學甲76MW案廠已拿到政府光儲標案,目前建置中,預計11月申請施工許可,目標2026年完工;台中龍井第一期85MW儲能系統已順利掛錶完成,預計9月正式加入服務;龍井二期80-85MW儲能案建置中,預計2026年加入服務。

大亞表示,太陽能案場上,目標未來開發中大型企業廠房屋頂與地面型電廠將超過500MW規模,儲能短期目標為今年累計建置100MW AFC儲能、光儲系統及參與電力交易平台,提供台電調頻輔助服務。
2 供電韌性計畫 三路並進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8-26
立法院本周將處理韌性特別條例預算,其中包含台電供電韌性計畫200億元。台電昨(25)日表示,其中131億元將針對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等重點產業聚落,以雙迴線備援方式以提升園區供電韌性。

立法院本周將處理韌性特別條例、災後重建特別預算,台電分別有200億元及102億元預算,以執行電網韌性強化。

換言之,台電今年最多可獲得300億元特別預算,可減輕台電舉債。

因在野黨對台電國安韌性特別條例200億元有意見,台電說明,主要有三大計畫,一是強化重要產業園區供電韌性131億元;二是提升輸配電線路防災韌性61億元;三是完善輸配電修護8億元。

台電表示,產業及民生用電都成長,產業界和一般民生現對用電品質要求很高,連瞬間降壓都難以忍受,因此輸配線路也要強固。在產業園區方面,主要是針對北中南三大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強化供電,尤其是新竹和桃園地區是產業成長快速地區。

針對都會區部分,台電表示,桃園以北都會區供電出現瓶頸,尤其北東電網更有需求,因此變電所要擴充容量,電纜也要汰舊擴充容量。

台電盤點大台北地區地下電纜汰換,包括板橋至青年等約有27條電纜需汰換擴充容量。
3 談財務 累虧仍逾4,000億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8-26
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(25)日表示,台電自5月起已轉虧為盈,今年全年損益兩平可能性大。但台電問題是仍有超過4,000億元累虧,盼政府撥補或協助打掉台電累虧。

台電今年財務若損益兩平,10月電價調漲壓力大減,有望凍漲,但最後仍須由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討論並決定。

曾文生表示,台電5月、6月、7月都有盈餘,除去年電價調漲外,電價影響最大為燃料價格,目前穩定,此外還有匯率因素。目前國際燃料如布蘭特原油每桶未超過70美元、天然氣每百萬BTU約12美元,中油今年上半年天然氣事業獲利81億,台電預估,今年損益兩平可能性大。

根據台電財報,台電今年前六月稅前虧損縮小至155億元,較去年同期602億明顯收斂。另,截至2024年底台電累虧4,229億元。

曾文生表示,台電真正問題不在損益兩平與否,而是要如何打掉逾4,000多億累虧。

他舉例,台灣電價與南韓國營的韓國電力公司(KEPCO)相較,仍有差距,韓電調高電價後去年就已損益兩平,韓電沒有降電價,而是透過盈餘打掉累虧。

他提及,部分國家也會提供電力公司補貼,協助電力公司經營。至於未來台電財務改善路徑則,與行政、立法單位決策有關,台電會適時說明財務情況。
4 台電:盤點核電廠重啟條件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8-26
核三重啟公投雖未達過關門檻,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(25)日表示,台電將全面盤點核一、核二、核三廠是否具備重啟條件。其中,核三核反應爐爐心已清空,台電將與原廠進行安全檢查,台電也希望明年有核三廠安全檢查的預算。核四則不在評估之列。

曾文生坦言,核三爐心已清空,較符合安檢條件;核二則因位在北東電網,最具供電價值;核一整備度較差,還需評估將已拆除設備裝回去。

賴總統在公投結果出爐後發表談話,指示台電,在核管法相關子法公告後,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。曾文生昨日表示,台電會將核一、核二、核三廠盤點一遍,主要評估其是否具備核管法子法規範的重啟條件,此外還有考慮重啟新增投入成本及時間是否划算,以及其風險如何。

曾文生表示,台灣要用哪些能源組合,意見都很分歧,人民偏好也在改變。對於台灣的核電廠到底是否具備重啟條件,台電在做完檢查後再跟民眾報告,核管法子法公告後,台電會先就既有三座核電廠現況評估,再進行下一步的安檢。

台電核電廠自我安全分兩階段進行,第一階段是台電內部盤點評估;第二階段則為實質安全檢查,亦即設備更新及強化階段。台電則會視進度向各界說明。換言之,台電雖會評估核一、核二及核三廠,但不是每座核電廠都能重啟,而核四則不列入評估範圍。

曾文生表示,每座核電廠客觀條件不同,評估進度不同。核三爐心現已清空,條件成熟,將會進入自我安全檢查階段,會找原廠西屋一起進行整體老化評估,以及是否補強,預估約一年半至二年。在安全檢查中,反應爐是核心,其他輔助機械設備更新即可。

至於核一及核二,則須待爐心清除後才能評估。核一室外乾貯已興建完成,1號機爐心很快就能清乾淨,2號機爐心預計2026年8月清空。核二廠現取得室外乾貯建照,二部機組爐心預計2026年底開始才會清空。

5 中興電 攻台積擴廠潮 摘錄工商B7版 2025-08-26
  法人指出,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執行後,預計下一階段政府將釋出 水力發電廠、儲能設備等標案,有大量161kV和345kV高壓GIS需求, 加上台積電擴廠需求,中興電(1513)將能因此受惠。

  近期晶圓代工大廠持續在台擴產,帶動高壓GIS設備的需求,過去 由國際大廠西門子供應,但在全球相關設備都供不應求下,使中興電 等台廠能獲得訂單,正在進入驗證階段。法人預估,中興電2026年前 可望打入台積電161kV GIS供應鏈,並在未來三到五年隨台積電海外 擴廠而出口海外市場。

  中興電在手訂單401億元,2025年預估新接單量為200億元。法人評 估,下半年隨著台電拉貨速度回升,以及外籍勞工資格審核制度落實 ,解決缺工問題,中興電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。
6 台電今年度有望損益兩平 累計虧損仍達4,369億 摘錄工商A4版 2025-08-26
 台電由於去年經過電價調整、國際燃料價格沒有大漲等兩因素,今 年自5月起到7月,已經連續三個月單月出現盈餘,台電董事長曾文生 25日表示,目前初估,今年將有望達到單年度損益兩平。不過,台電 至6月底止累積虧損高達4,369億元,憑單年度年損益兩平,沒辦法一 次緩解,曾文生指出,仍希望行政、立法單位協助處理。

  行政院編列給台電的預算都遭立法院刪除,造成台電累虧超過4,0 00億元尚無法可解。不過,由於台電財報顯示,今年5月、6月單月皆 有盈餘,外傳9月底將召開的、討論10月電價調整幅度的電價費率審 議會中,決議凍漲機率較大。據台電財報,今年5月盈餘40億元、6月 單月盈餘130億元,7月財報還未通過董事會,曾文生表示,亦有出現 盈餘。

  曾文生指出,使台電單月有盈餘的主要原因,除了去年的電價調整 之外,國際燃料價格較為穩定,例如布蘭特原油持續於每桶60到70美 元之間,日韓基準價格(JKM)液態天然氣價亦為每百萬英熱單位( mmBtu)12美元左右,因此整體看來,今年全年度也有可能損益兩平 。

  不過,曾文生表示,台電累積虧損達4,369億元,是台電財務上的 最大問題,而這些虧損主要來自過去幾年台電肩負政策任務,成功減 緩能源輸入性通膨,在台電負擔代價、全民受惠的情況下,希望行政 、立法機構能一起考慮,將這筆超過4,000億元的虧損處理掉。

  曾文生進一步指出,國家補貼並非台灣獨有,而是全世界都有由政 府編列預算支應的例子,或是用電價來弭平累虧。他表示,以韓國電 力為例,近年持續提高電價,2024年達到轉虧為盈,亦沒有調降電價 ,用以彌補之前的虧損,電價也比台灣稍高。

  曾文生表示,政府曾增資台電2,500億元,其目的是增資,不能用 來打掉虧損,且為了顧及小股東權益,未採取減資來打掉虧損。
7 核電 安檢 將爭取預算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5


核三重啟公投案結果雖未達通過門檻,但同意票占比達74%。賴清德總統已指示台電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。台電盼2026年預算納入核電機組安全檢查,以進行包括整體老化評估等六大工作,希望朝野支持。

工商協進會昨(24)日表示,核三公投結果反映社會大眾普遍關切穩定供電與經濟發展,呼籲政府務實調整能源政策,順應公投所展現的民意,重新審視能源結構,將核能納入全面考量,確保供電穩定。

早在公投前,核安會已於8月1日預告核管法子法,最快10月公告,台電預計10月啟動核三廠自我安全檢查,若一切順利,約可在一年半至二年內完成,完成後才會向核安會提出申請運轉,不會在10月就提出申請。

此外,台電現也在清除核一廠、核二廠爐心燃料棒,前者很快就會清理出來,核二廠則預計2026年爐心可完全清除,自我安全檢查也會擴及至核一廠、核二廠機組。
8 關稅效應 10月電價有望凍漲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5


經濟部9月底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,決定10月電價。隨著國際燃料價格走跌,台電今年上半年累虧縮小至155億元,今年全年更有機會打平;此外,考量關稅不確定性衝擊產業,10月電價有望凍漲。

若以台電今年打平為目標,以目前來看,若只反映成本,10月電價漲幅約5%。但若下半年能源價格能繼續走跌,漲幅還會縮小。據了解,台電目前評估,今年全年處在「打平」邊緣。台電屆時也會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上報告成本分析。

台電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虧4,384億元,資產負債比達93.4%,舉債空間有限。

行政院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中規劃千億元撥補台電,但遭在野陣營刪除,另行政院編列今年撥補台電千億元追加預算預期將落空。

目前,政院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,匡列經費調高至5,900億元,其中200億元給台電強化工業園區電網韌性,此外在丹娜絲風災重建特別預算編列102億元,限定台電用在災區電網復建。

簡言之,今年內台電最多可爭取到約300億元特別預算,主要是在強固電網相關投資。台電表示,這300億元挹注,至少可讓台電減少舉債,財務壓力可獲喘息。

國際原油價格自今年4月起出現較大跌幅,中油接連調降在6月及8月發電用天然氣價,皆有助改善台電財務。截至6月底,台電虧損已縮小155億元,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447億元虧損。

台電表示,今年上半年虧損得以縮小,主要有三大因素,一是去年10月調漲電價挹注;二是進入夏月電價,收入增加較多;三是今年國際燃料價格走跌,今年上半年燃料支出較去年同期減上百億元。整體來說,就是收入增、支出減所致。只要今年下半年國際燃料持續看跌,台電虧損有望持續再縮小,甚至打平。
9 公投架好下台階 扭轉能源政策正是時候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5


823「核三延役」公投雖未達通過門檻,但從同意的比率高達四分之三,連核三所在的屏東縣都過半,顯見挺核已是主流民意,民進黨的「非核」神主牌已遭民眾否定,賴政府應借勢使力,扭轉錯謬的能源政策。

賴清德總統選後表示,理解社會期待能源多元選擇;關於核能電廠重啟,將在核安無虞、核廢有解、社會有共識三大原則下,「不排除」先進核能。聽起來非核的立場似有鬆動,但能源如何轉型仍語焉不詳,自賴總統以下,至今都不知道能源政策存在「三大謬誤」,才令人憂心。

第一個謬誤,就是放棄穩(基載電力)、廉(每度成本比火力便宜1.5元~2元)、潔(不排碳無空汙)的核電,與賴總統所謂的「能源多元選擇」背道而馳。5月17日核電歸零後,最需電力的夏日,風電本就停擺,晚上更無光電,96%的電依賴又髒又貴的煤、氣,火力全開而增加排碳和空汙,離淨零目標愈來愈遠,中南部民眾只能用肺發電,犧牲健康。諷刺的是,賴總統近日說為了淨零,還要投入9,000億,根本就是浪費民脂民膏。

目前火力發電占比高達75%以上,使台電的發電成本只增不減。賴政府一上台就漲電費,今年4月還想再漲,總以「2022年能源價格飆漲」當作唯一理由。事實卻正好相反,能源價格2023年起就已驟降,所以新加坡當年第4季就開始調降電價。今年7月1日新加坡宣布第四次降價的同時,賴總統還在團結四講,威脅國人「不撥補台電,還會漲價」,即知賴政府對於自己能源政策的荒謬缺乏自知之明。

有學者用長期的大數據分析,發現台電在2001~2019年面對的天然氣價格,都明顯高過2023年至今;即使2022年因烏俄戰爭而飆高,也比2005~2008期間的史上最高還低。然而台電在能源價格較高的期間,虧損較少,甚至還有獲利,以致馬政府在2015、2016年還降低電價三次。相反地,蔡、賴政府執政的過去九年,已撥補台電3,000億、漲了五次電費,台電2022年至今竟累積了4,800億的虧損。

差別在哪裡?就是價格便宜、波動小的核電,過去占發電比率在20%以上。2018年核電開始停機除役以來,核電占比遞減,去年降至4.7%,今年5月歸零,造成發購電成本愈來愈高。

第二個謬誤,就是推動能源轉型、提高綠電的方向雖正確,但推動模式大錯特錯。離岸風電的遴選制躉購電價,因國產化政策任務,導致台電購買風電成本為全球最貴,比國際合理價(競標價)每度貴4.3元。去年發電量86億度,台電就額外多付了370億的購電成本。如以198億度的目標年發電量計,等於未來每年需多出850億的成本。以躉購合約長達20年計算,全民為風電國產化而多負擔1.7兆元。這也是台電在化石燃料價格下降時,反而因風電占比提高而不斷虧損的主因。

第三個謬誤,就是太陽光電能效低、環境成本高,以致台電的躉購價格嚴重偏高。經濟部報告指出,菲律賓光電每度約2.5元,但台電外購光電成本為4.9元,比國際價貴了2.4元。以去年光電153億度計算,台電購電成本就年增370億元;躉購20年使全部用電戶未來20年多負擔7,400億元。從近年來政府主管能源官員、國營事業董總貪腐,和民代、派系、黑道勾結分贓,甚至開槍搶奪利益,即知太陽光電充滿暴利,害全民當了冤大頭。也難怪,川普日前抨擊綠電為「世紀騙局」,導致電力成本暴增,因此,川普政府不會核准風電與或破壞農民生計的太陽能開發案。

核三延役公投,已為賴總統謬誤的能源政策架好了下台階。期盼賴總統勇敢明確做出核三延役這個本益比最高的抉擇,絕對可以省下9,000億的淨零花費,並要求離岸風電國產化的受益者及獲利甚豐的光電業者降價,才能讓能源政策走回穩健的正軌,挽救重挫低迷的聲望。
10 台電連三月賺 10月漲電價機率低 摘錄工商A6版 2025-08-25

 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未列入台電撥補,外界預期牽動10月調漲電 價。惟據悉,國際油價、煤價及天然氣價格近期均呈下跌趨勢,台電 自5月以來連續三個月出現盈餘狀況,7月盈餘約190億元,預估8月也 有150億~200億之間,倘若俄烏停戰,台電今年將不致繼續虧損,大 大紓解營運壓力,在對等關稅仍處高度不確定下,黨政人士評估,1 0月電價調漲機率不大。

  惟在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陸續完工投產下,ICT產業用電明顯成長 ;但在對等關稅衝擊下,石化、鋼鐵、紡織、自行車等傳產,用電都 有衰退,預估今年用電可能打平,或略有衰退,應不至成長。

  知情人士透露,今年總預算因新財劃法上路,本就壓縮各項政務支 出,加上台電5月~7月連續三個月,各有盈餘30億、130億、190億元 ,財主單位籌編預算時就未將撥補台電納入考量。台電本周將召開董 事會,確認7月盈餘數字並對外公告,預估8月也會出現盈餘約150億 ~200億元。

  相關人士表示,國際燃料價格最近呈下跌趨勢,原油一桶已下跌至 60美元,煤價每噸回跌至110美元~120美元,中油也已二度調降天然 氣價格,對台電經營壓力已減輕很多,倘若煤價在100美元左右,全 年預估不再出現虧損,甚至小有盈餘。1~6月台電虧損約155億,若加 計7月營收,小有盈餘,全年仍視俄烏戰爭是否停戰而定。

  黨政人士表示,今年台電營運壓力已不大,加上對等關稅不確定因 素仍高,疊加關稅對機械業、自行車等傳統產業衝擊甚大,很多乾脆 關廠,或做四休三,因此今年9月中下旬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時,反 映累計虧損部分暫不急迫,調漲電價機率應不大。

  在風災特別條例,政院編列102億電力系統韌性,也在韌性特別條 例編列200億元產業園區輸供電,針對直供電力至產業園區的韌性強 化計畫,與災後復原是不同計畫,對台電都十分迫切,和撥補改善財 務不同。立法院本周將邀卓揆報告,台電近期對外說明說 明災區電纜電桿復原,及工業園區電力輸送系統韌性的必要性。

  至於核三公投之後,台電將積極投入安檢評估,包括設備汰換及老 化危險分析,還有恆春核三斷層帶防震係數的強化等。知情人士表示 ,綠營的非核家園已逐步鬆動,但重啟經費及延役年限是否符經濟效 益,將決定核三重啟的可能性,包括核安會審查,預估三年~五年才 能完成。
11 能源利用不偏頗 才是韌性的正道 摘錄工商A2版 2025-08-24
  核三重啟公投結果出爐,雖未達通過門檻,同意票卻為不同意票的 2.87倍,尤其屏東縣與核三所在地恆春鎮各里,一致呈現同意票超過 不同意票,一定程度體現了民意,能源政策應準此再予深思。

  地緣風險下,核能雖被批評恐是不安全的選擇,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,「韌性」是賴政府上任以來最常使用的字眼,應用層面從國防、環 保永續、產業經濟甚或到社會安定,然而,要達成有韌性和降低非系 統性風險,多元化與「雞蛋不放在同一籃子裡」是最重要且主要的方 式。從此角度來看,各種能源的利用都不能偏頗,才是韌性的正道。

  核電不應從未來政策藍圖中消失,除了時常列優先討論的經濟效益 理由外,還要顧及研究的延續性、技術發展趨勢、產業規劃的全盤性 。首先,完全放棄核能、清空這項發電來源,某種意義上也是淡去過 往台灣在此領域的技術積累。

  風電、太陽能等綠能,也是能源多元化的重點選項,但不至於成為 取代或是排擠核能的理由,部分觀點認為台灣地小多山不適合發展核 能,但相關特性也同樣不利發展風電或太陽能,尤其此次颱風過境後 片片掉落的太陽能光電板,也直接影響到此次公投的民意選項。

  當前政策規劃與對美關係緊密綁定,日前政院公布的總預算規劃, 幾乎大部分預算增幅流向國防軍事,虧損的台電並未得到撥補,儘管 後續或有特別預算補強,仍成為漲電價的不確定因素。

  賴總統言明,往後五年的國防預算將朝GDP 5%的比例邁進,考量 當前與美關稅談判將釋出更多讓利,加諸當前需要大量舉債,還要兼 顧財政穩健,當各大項目已占據相當預算額度時,保留核電作為能源 多元化韌性的因對之法,應是考慮的重要選項。
12 總統:不排除先進核能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4


823「核三重啟」公投開票結果出爐,核三重啟公投結果雖不通過,但有高達434萬票同意重啟。賴清德總統昨(23)日強調,面對核電議題,政府會堅守核安無虞、核廢有解、社會有共識等三大原則,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、核廢料更少,社會接受度更高,不會排除先進核能。

賴總統表示,關於「核三重啟」公投雖沒有通過門檻,尊重這個結果,也充分理解社會對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。

他指出,在數十年來核電議題交互辯證,台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「安全」。安全,不僅是科學問題,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。他強調,誠如在公投前所說的,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,科學需要驗證,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。

賴總統指出,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,依今年5月修法的《核管法》,政府立場在程序上有「兩個必須」,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辦法,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。

因此,他要請核安會廣納各界意見,儘快完成相關辦法,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,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,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,若符合標準,依法送核安會審議。

賴總統強調,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,也就是核安無虞、核廢有解、社會有共識,這是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。

因此,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、核廢料更少,社會接受度更高,不會排除先進核能。人民要的是安心、要的是穩定的供電,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,未來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,讓台灣發展更安全。
13 核三公投未過 74%贊成重啟 摘錄經濟A2版 2025-08-24


核三重啟公投結果昨(23)日出爐,雖然未過25%門檻,但同意票434萬1,432票,遠超過不同意票151萬1,693票。

核三重啟公投投票權人數2,000萬2,091人,25%門檻為500萬523人。昨天投票人數590萬6,370人,各區投票率偏低,總投票率為29.53%;有效票數585萬3,125票,其中同意票數為434萬1,432票,占74.17%,不同意票數為151萬1,693票,占25.83%,有效同意票數占投票權人總數比率為21.7%。

核三重啟公投投票率為史上第三低。不過,全台各地同意票均領先不同意票,即便是核三電廠所在地屏東縣,同意票數12萬720票、不同意票數9萬460票。

面對逾400萬票支持核三重啟公投,台電昨日表示尊重,並依法啟動自我安檢,另亦將持續發展多元能源滿足全民用電需求。

台電強調,針對近期各界關注核能使用,將如公投前承諾,待核安會公告《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》,依法執行核三自我安全檢查,包含再運轉計畫、老化評估、輻射影響、耐震安全評估及終期安全分析報告等,並進行國際同儕審視,針對安全、時程、成本及經濟性等各面向進行綜合評估,並以確保核能安全為最大前提。

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,民意已充分展現,七成多民眾支持要有穩定的核能,政府必須確實執行立法院已經通過的核電延役法案。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宣布,下會期將推公投法修法,打破鳥籠公投。

黃國昌表示,公投被民進黨關進鳥籠,台灣社會依然踴躍表達對核電的支持,社會對核能發電接受度已逐步達成共識。民進黨背棄過去公投民主理念,2019年把公投法再次鎖進鳥籠,阻礙人民行使直接民權。下個會期民眾黨將在立法院推動公投法修法,打破鳥籠公投,實踐主權在民的價值與精神。

黃國昌說明修法方向,關鍵條文是公民投票只能夠每隔兩年,在夏天舉行,「要增加投票意願,當然要跟選舉合併舉行。」

朱立倫昨表示,民意已充分展現,七成多民眾支持要有穩定的核能,政府必須確實執行立法院已經通過的核電延役法案。
14 博隆能源SOFC 企業能源自主首選 摘錄經濟A 16 2025-08-22
全球最大SOFC固態燃料電池(Solid-Oxide Fuel Cell)設備商美商博隆能源(Bloom Energy)最近獲得甲骨文(Oracle)大單,股價反應利多暴衝三成;據了解,這筆史上最快的訂單,BE公司預計90天就完成建置發電,再度印證SOFC具有快速部署及穩定、低碳電力的優勢,成為企業邁向能源自主的最佳選擇。

SOFC不只在美國市場紅火,韓國更是BE拓展海外市場的成功典範。近年全球能源結構丕變,企業取得穩定電源的難度升高,對SOFC的需求不斷提高。BE鴨子划水,國內多家企業已從紙上評估作業轉向積極行動,估計年底將有多個投資案明朗化,對外公開。

政府鼓勵SOFC投資,1kW補助5至7萬元,500kW為上限。每年5月受理申請,6至8月進行審查。企業的採購步調若未跟上行政流程,將無法申請到補助款,成為投資障礙。高電價與電力不穩定是驅動企業投資SOFC的最大動力。據了解,各縣市的情況不同,有些地區的SOFC發電成本已低於市電,有些略高,或在伯仲之間,主要取決於天然氣的成本。對於高電價資料中心用戶具有極大吸引力。如果10月台電再漲電價,將進一步推升投資意願。

科技廠及醫院存在著不能停電的壓力,穩定持續供電重於一切,為BE的首波客戶。此外,有些企業擴廠卡在無法增加契約容量,或者新設廠卻無電可用,只能自力救濟。「工廠用的電自己發」不久後可能成為現實,SOFC為最佳解方;只要有瓦斯、天然氣或氫氣,就能源源不斷發電,不必像太陽能及風電要看老天的臉色。

據了解,政府計畫未來5年將獎助企業投資100MW定置型燃料電池,台灣市場對BE的重要性將大幅躍升。從產業鏈來看,BE的SOFC重要零件研發生產都來自台灣,比重超過三成,台灣與BE關係密切。接下來要關注的是,官方及以輝達供應鏈為首的國內科技業最終將釋出多大訂單,以及SOFC產業是否進一步在台灣落地生根。
15 不撥補台電 牽動電價 摘錄經濟A1版 2025-08-22


行政院會昨(21)日通過明年度總預算案,歲入編列2兆8,623億元,結束連四年成長,歲出微幅提升至3兆350億元。其中,撥補勞保1,200億元,另外韌性特別預算也有規劃撥補勞保100億元;健保部分預計透過韌性特別條例匡列撥補200億元;台電原爭取千億撥補雖未獲總預算匡列,但韌性特別條例也規劃強化電力韌性200億元給台電。

根據行政院拍板的「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」,主計總處公務預算處長許永議說明,勞保基金部分,明年度撥補勞保維持1,200億元,比照今年額度。從2020年起,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連七年撥補勞保基金,累積挹注5,170億元。明年度另在韌性特別條例也規劃100億元撥補勞保。

健保部分,衛福部會計處長張育珍表示,韌性特別條例已規劃挹注200億元。以今年整體狀況來看,2026年度預算在健保基金保險收支部分淨短絀673億餘元,依法要收回安全準備來填補,整體而言,2026年底安全準備餘額約794億元,折合整個保險給付大約還有104億元,目前來講健保財務狀況還是可以支持到2026年。

台電在明年度總預算未另外獲撥補,外界關注是否影響電價調升。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,經濟部對電價秉持原則就是尊重專業,每年都有兩次的電價審議委員會,成員包括專家方重要利害關係人,經濟部會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專業評估。

至於台電財務結構部分,賴建信說,因為台電發電結構裡面來源價格因素非常重要,因此經濟部除每週關注國際油價、天然氣價格變動,另外也每個月對接了解台電開源節流落實情形。
16 台電恢復拉貨 線纜業Q3業績看旺 摘錄工商B4版 2025-08-18
 7月上旬丹妮絲颱風來襲,中南部連日豪雨,造成台電工程進度延 宕,台電放緩拉貨,影響線纜廠7月營收表現,僅宏泰(1612)、億 泰(1616)、大東電(1623)等少數業者年增。不過近期台電陸續通 知業者出貨,市場仍看好線纜族群第三季業績可望優於第二季。

  宏泰7月合併營收6.95億元、年增24.65%,前七月合併營收47.22 億元、年增22.88%。億泰7月合併營收5.12億元、年增44.35%,前 七月合併營收30.51億元、年增22.30%。大東電7月營收5.46億元、 年增22.15%,前七月營收37.79億元、年增29.53%。

  華電(1603)7月合併營收4.92億元、年減9.95%,前七月合併營 收33.43億元、年增23.02%。華榮(1608)7月合併營收8.89億元、 年減9.65%,前七月合併營收66.89億元、年減1.10%。大亞(1609 )7月合併營收26.05億元、年減3.09%,前七月合併營收177.49億元 創同期新高,年增4.19%。

  華新(1605)7月合併營收142.74億元、年減5.04%,前七月合併 營收1,054.46億元、年增1.45%。

  大山(1615)7月合併營收4.43億元、年減17.59%,前七月合併營 收33.08億元、年增1.50%。大山指出,台電7月減少對69KV高壓及1 61KV超高壓線纜拉貨,是7月營收下滑的主因。

  合機(1618)7月合併營收2.24億元、年減59.75%,前七月合併營 收28.86億元、年增12.91%。合機指出,7月營收下滑係因台電7月超 高壓線及其附屬器材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。
17 核三公投辯論 童子賢:每一度不排碳的電都很珍貴 摘錄工商A2版 2025-08-16

  核三重啟公投意見發表會第5場於15日登場,正反方代表分別為和 碩董事長童子賢與民進黨立委莊瑞雄。童子賢強調,台灣不只需要電 ,且需要的經濟實惠、高品質且穩定,及降低污染不排碳的電。地球 暖化迫在眉睫,為降低民生電價,維持高科技競爭力、經濟發展,應 讓核能跟綠能攜手幫忙,「每一度不排碳的電都很珍貴」。

  童子賢發表會一開始用台語拉票,請大家8月23日投票支持核三延 役。他接著表示,台灣2025年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十分暢旺,先進半導 體晶片製造、AI伺服器製造、AI筆電電腦製造都是強項。今年上半年 對美出超,已超越2023年一整年的出超金額。

  但上述高科技產品的製造,以及將在台灣大量設立的AI運算中心, 要實踐算力即國力的布局,需要大量且不排碳的電力。

  然而,全世界二年內要開徵碳稅,如發電一直含很高的碳,台灣企 業在產品行銷國際時,會面臨被課徵高昂碳稅的威脅、失去競爭力。

  童子賢說,電動車普及、AI運算中心、先進晶片製造等都需用電, 尤其是不排碳的電,為維持台灣的產業競爭力、經濟繁榮,台電要充 足供應不排碳的電,政府也要爭取主動改革。

  童子賢說,有人認為,核三發電一年只占6%,不值得重視,這是 錯誤的見解。台灣發展綠能多年,風力發電去年只貢獻3.6%,太陽 能發電貢獻5.3%,個別的發電量都不到核三的發電量,這6%不排碳 的電非常珍貴。除了核電,可以用的不排碳發電,還包括成本低廉的 水力發電,可貢獻台灣2.5%發電,靠著水力發電疊加上去,所謂「 綠能」才勉強超過10%,這就是天然環境的限制。

  童子賢強調,地球暖化迫在眉睫,台灣為降低民生電價,維持高科 技競爭力,應讓核能跟綠能攜手幫忙。
18 國泰金投資風電 再下一城 摘錄經濟A5版 2025-08-16


國泰金控昨(15)日代旗下兩家子公司國泰人壽、國泰電業公告,國泰人壽投標參與大彰化西南離岸風電案場股權釋股案,並且獲選為優先議約對象,該案場預計投入數百億元,若加計先前國泰拿下的大彰化西北案場,市場推估,總投資金額將達數百億元,奠定國泰成為金控風電投資王地位。

據了解,沃旭的大彰化西北案場的購售合約,已經由台積電包下,這次取得優先議約的西南案場,則由台電及台積電包下購售合約,西北案場的發電量為588MW(百萬瓦)、西南案場則為600MW,合計年發電量達1,188MW。

目前西南案場,已經有台電及台積電的購售合約,年底就會完工,明年進行商轉,進度比西北案場還快,更可以減少興建中的風險,至於西北案場則是明年完工、明年商轉。在兩個大型案場都將在明年商轉,預料可為國泰金控帶來穩定現金流。

而除了這兩大案場,據了解,國泰金控對於綠能投資展現高度興趣,並強調這是國泰集團未來重要投資方向,因此包括沃旭其他案場,甚至其他綠能產業,國泰將會case by case,採個案評估。

這次的投資方案將由國泰人壽與國泰電業,成立一家SPV(特殊目的公司),比照先前投資大彰化西北案場時,國泰成立國泰風能控股一,這次將成立國泰風能控股二,由國泰人壽、國泰電業分別持股99%及1%,至於投資西南案場的股權比重,是否與上次一樣為國泰、沃旭各半,則待進一步與沃旭協商。據了解,國泰在大彰化西北案場投資約266億元,此次西南案場,預估投資金額預估也要數百億元,兩個案場投資金額達200至300億元。

國泰人壽主管表示,離岸風電案場的投資,尤其是購售合約已被大型企業包下的案場,可以帶來穩定的現金流,相較於不動產的投資,「報酬率好非常多」,未來將成為挹注營運的重要來源。

國泰金控表示,國泰人壽已同意與沃旭能源進行獨家議約,但該案尚待進一步盡職調查、與沃旭能源協商相關交易條件、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及簽署最終交易文件,才能完成投資。
19 挺核三重啟 童子賢喊核綠共存 摘錄經濟A4版 2025-08-16
中選會昨(15)日舉辦第五場核三重啟公投意見發表會,正方代表人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呼籲「核綠共存」,他指出,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具備半導體產業優勢,但要維持這項優勢,關鍵在於穩定且低碳的電力供應,因此台灣應要「核綠共存」,維持產業競爭力。

童子賢指出,台灣需要的不只是充足的電力,更是價格實惠、高品質、穩定且低碳的電力,應該讓核能跟綠能攜手來幫忙,每1度不排碳的電都很珍貴。

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票,中選會在投票前舉辦五場發表會,第五場昨日登場,正反方代表分別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與民進黨立委莊瑞雄。

童子賢指出,2025年上半年台灣高科技產品出口表現亮眼,包括先進半導體、AI伺服器與AI筆電製造皆為強項,且出口產值已超越2023年全年。然而,AI運算中心及相關產業都需要大量低碳、不排碳的電力。隨著全球即將在兩年內全面徵收碳稅,若台灣發電碳含量過高,產品國際競爭力將面臨威脅。

童子賢說明,台灣目前低碳發電比率僅17%,遠低於歐盟的71%,一旦核三停機將降至12.8%,相較於1986年高達62%的低碳發電占比,如今的成績屬於全球後段班。若缺口以火力發電取代,不僅電價成本高,也會增加碳排,衝擊環境與產業。

此外,他也提到,台電2024年天然氣發電占比達42%,未來甚至可能提升至50%,背後原因是反核思維導致對核能的使用受限,且天然氣價格易受國際市場與天災影響波動,過去數十年歷史顯示,大量依賴天然氣發電將增加財務與政策風險。他呼籲,台灣不應逆國際潮流,應讓「核綠共存」,維持低碳穩定電力供應,保障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。

針對核廢料議題,童子賢表示,核廢料可集中保管,對居民生活及環境影響有限,屬較負責任的能源選項。他強調,核廢料等技術問題應交由專業解決,隨著科學進步,安全水準已顯著提升,現代核能技術早已不同於數十年前。不應將核能神化或妖魔化,關鍵在於安全管理與合理使用。

對此,反方代表立委莊瑞雄則重申,核廢料問題不容忽視,政府應在重啟核電或其他能源政策前,與地方居民充分溝通,確保安全與環境保障,且目前全世界並沒有任何一個案例是重啟核電廠,即便童子賢當上行政院長都必須要依法行政關閉核三。

莊瑞雄強調,重啟核電廠必須以安全為前提,核廢料處置不可侵犯居民權益,政府應建立完善的監管與補償機制,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及地方自治。
20 華榮 台電釋單助攻 摘錄工商B4版 2025-08-15
 華榮(1608)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單,吸引市場追價買 盤搶進,外資也連五日買進,14日與自營商合計買超2,996張,開盤 28分鐘亮燈30.10元漲停,盤中漲停數度打開,經換手後再度漲停鎖 死,終場上漲2.70元收盤。

  因台電強韌電網計劃釋單,5、7月新增161KV、345KV超高壓線纜標 案合計近20億元,在手訂單逾80億元,年底前產能滿載,可彌補去年 下半年起漆包線出貨減少部份。第二季EPS為0.64元;上半年EPS為1 .01元,第三季出貨可優於第二季。
 
第 1 頁/ 共 29 頁 共( 579 )筆
 
 
免責聲明:
本站為未上市、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、交易,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
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,並不構成要約,使用者請自行斟酌,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。
 
回到頁首